联系电话:400-079-0573
邮箱:zyl@baixueqiyuan.com
地址:嘉兴市中环北路塘汇路路口
文章来源:中国国际象棋协会
专栏/ 林峰
赛事编
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也称“世界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锦标赛”,简称“奥林匹克棋赛”或“奥赛”。系国际棋联组织的最大规模的世界性比赛。
取名奥林匹克是鉴于国际象棋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联系的历史。1912年斯德哥尔摩的奥运会和1924年巴黎的奥运会都设立国际象棋项目。但是国际象棋领域并不急于把业余棋手从专业棋手中区分出来,而奥运会规定只有业余选手才能参加。因此,1924年国际棋联成立后,就取而代之直接组织奥林匹克棋赛了。
第一局正式的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于1927年在伦敦举行,有16个队参加,匈牙利队获冠军,赢得一位英国公爵捐助的以其名字命名的“国际哈密尔顿·罗素流动金杯”,以后每隔一年或两年举办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共举行了8届,这8届比赛都与奥运会没有联系,但是1936年奥运会在柏林举办,当时不是国际棋联成员国的德国棋协在慕尼黑组织了国际象棋团体赛作为这届奥运会的补充。每个国家队由8名队员组成。
1960年,在南斯拉夫杜布罗夫尼克举办了战后首次奥林匹克棋赛,以后每两年一届,参加国家(地区)也逐渐增多,到1990年在南斯拉夫诺维萨德举行的第二十九届,参赛的国家(地区)已达108个。
1982年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男子团体冠军成员(左起):卡斯帕罗夫、别利亚夫斯基、卡尔波夫、波罗加也夫斯基、尤苏波夫、塔尔。
在前9届奥赛中,美国队获4届冠军,匈牙利队获2届冠军,波兰、德国和南斯拉夫队各获1次冠军。苏联队自参加1952年的第十届奥赛以来,20届比赛有18届捧得“国际哈密尔顿·罗素流动金杯”,失杯的两次是1976年的第二十二届和1978年的第二十三届。第二十二届苏联因抵制主办国以色列而未参赛,冠军为美国队所得。第二十三届冠军则由匈牙利队获得。
奥林匹克棋赛原采用循环制,随着参赛队数增多,遂采用两阶段的分组循环,分预赛和决赛。先是按预赛名次的高低分别进入A、B、C、D四个组进·行决赛,此后是当届比赛除排出名次外,还决定下届组别的升降,每届比赛的A组冠军获奖杯。鉴于种子队很难分配均匀,所以强队常与弱队相遇,再加上一些队不是每届参加,也有一些队每届实力变动较大,分组就难以合理。为改变这种状况,1976年该赛改用14轮瑞士赛制至今。凡国际棋联成员国(地区)皆可派队参加,每队由正式队员4名、替补队员2名组成,按实力高低列出第一台至第六台选手。每场出场4人,按台次顺序排列,不得颠倒。除冠军队得流动金杯外,还分别授团体前3名每个队员金、银、铜牌奖等。自1984年起,凡逢4的倍数的年份(如1984、1988、1992、1996……)举办的奥林匹克棋赛,又是四年一度的世界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的预选赛,获前5名的队都有资格入选。
1980年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女子团体冠军苏联队成员(左起):加普林达什维莉、亚历克山德莉娅、奇布尔达尼泽、约谢里阿妮。
自1957年起,国际棋联增设了女子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最初不定期举行,后来与男子奥赛同时同地进行。每队正式队员3名,替补队员1名,按实力高低列出第一台至第四台选手。每场出场3人,按台次顺序排列。冠军队获“维拉·明契克流动奖杯”。至1990年诺维萨德举办的第十四届,参赛的国家(地区)队已达64个。在前十二届比赛中,苏联队获11次冠军,唯一的一次失杯是由于抵制以色列而未参加‘L976年的第七届奥赛,终为以色列队捧杯。然而,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奥赛,两次奖杯均由波尔加三姐妹为主体的匈牙利女队所夺,苏联队皆获亚军。
1992年6月马尼拉举办的第三十届(女子是第十五届)奥林匹克棋赛中,由于苏联的解体和南斯拉夫国内变化,致使欧美列强取得名次机会更少。被列为男子2号种子的英国队仅获第十名,俄罗斯队代替原苏联队雄踞霸主地位,乌兹别克和亚美尼亚队分获银牌和铜牌。这届女子奥赛,波尔加三姐妹未代表匈牙利女队出战,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女队分获冠亚军。
1992年马尼拉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格鲁吉亚获女团冠军(从右至左):奇布尔达尼泽,加普林达什维莉,约谢里阿妮,古里也丽。
女团亚军乌克兰队(从左至右):谢苗诺娃、利京斯卡娅、切鲁什金娜、加里亚莫娃。
中国男队自1978年起参加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在第二十三届奥赛中并列第十八至二十名。其中,中国棋手刘文哲击败荷兰国际特级大师唐纳的一局棋,仅用20步,最后6步的弃后连珠妙着,轰动了整个比赛大厅。这局棋被誉为“像一首美妙的诗,像一曲动听的歌”,在棋界传为佳话。中国男队最近5届的名次是:1984年第二十六届并列第八至十三名,1986年第二十七届列第七名,1988年第二十八届列第八名,1990年第二十九届到第六名,1992年第三十届列第十六名。其中,由徐俊、叶江川、叶荣光、梁金荣、林塔、汪自力组成的代表队在第二十九届奥赛中取得的名次为历届中国和亚洲国家(地区)中的最佳名次。
中国队获女团季军(从左到右)王蕾,谢军,彭肇勤,秦侃滢
以谢军、彭肇勤、秦侃滢、王蕾组成的中国女队,荣获1990年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团体第三名,使五星红旗首次在世界国际象棋大赛中升起。
中国女队自1980年起参加女子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在第九届获并列第五至六名,当时的4名队员是刘适兰、吴敏茜、安艳风、赵兰,平均年龄不满18岁。此后,名次稳步上升,1982年第十届并列第四至第六名,1984年第十一届并列第四至第五名,1986年第十二届列第四名,1988年第十三届列第四名,1990年第十四届列第三名。1992年第十五届列第三名。由谢军、彭肇勤、秦侃滢、王蕾(平均年龄18岁)组成的代表队在第十四届奥赛中夺得铜牌,这不仅是中国队历届奥赛的最好成绩,也是开创奥赛历史上60多年以来,亚洲国家首次获得的奖牌。
从奥林匹克棋赛中中国队的个人成绩而言,获过台次奖的有:叶江川获1982年第二十五届第四台银牌,刘适兰获1984年第十一届女子第一台铜牌,徐俊获1986年第二十七届第一台铜牌,彭肇勤获1988年第十三届女子第三台金牌,谢军获1990年第十四届女子第一台铜牌,秦侃滢获1992年第十五届女子第四台铜牌。也就是说,自1982年起的6届奥赛中,每届都有名中国棋手获台次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