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白雪棋院官方网站!
白雪棋院
当前位置:主页 > 国际象棋 > 新闻动态 >
林峰:国际象棋纵横谈 国际象棋的两次“世界大战”
时间:2020-07-31 15:39 作者:陈中站 来源:新浪体育 点击:

  文章来源:中国国际象棋协会

  专栏/ 林峰

  赛事编

  国际象棋的两次“世界大战”

  ——苏联明星队与世界明星队的两次对抗赛

  一场棋赛竟会引起舆论如此轰动效应似尚属首次。好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头版头条竞相报导有关国际象棋的消息。五位棋王,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世界冠军相聚一堂进行交锋,这也是从未有过的盛事。苏联明星队与非苏的世界明星队进行了4轮对抗赛,这是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

  1970年春,贝尔格莱德成了全球国际象棋的“演武厅”。苏联队正式队员是斯帕斯基、彼得罗辛、科尔奇诺依、波鲁加也夫斯基、盖列尔、斯梅斯洛夫、泰曼诺夫、鲍特维尼克、塔尔和凯列斯;斯坦和布龙斯坦作为候补队员。这12位苏联声名显赫的特级大师组成一支强劲之旅。与之抗衡的是由前世界冠军尤伟亲自挑选的龙虎将——他们是拉尔森、菲舍尔、波尔蒂什、霍特、格利哥里奇、列舍夫斯基、乌尔曼、马托洛维奇、纳依多夫以及奥拉夫松和达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苏联棋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千军如卷席,这显然标志着国际象棋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自1948年鲍特维尼克成为世界冠军后的20多年中,棋王桂冠一直为苏联独霸。在此期间,凡重大国际比赛,必将有一个苏联特级大师出来问鼎,否则将令人不可思议。美国棋手列舍夫斯基一向被认为是苏联以外棋手中实力最强劲的,当时总成绩仅排在世界第十位。苏联队实力之强,使其他各国棋手都望尘莫及,但人们不禁要问,苏联队究竟已强大到了何种程度?这个问题一直要到波尔蒂什、拉尔森和菲舍尔崛起后,才有了探讨价值。

  凿破坚冰的第一人是菲舍尔。尽管他在1961年布莱德国际大赛中仅尾随塔尔名列第二,但他令人信服地挫败了4名最优秀的苏联特级大师,预示着国际象棋世界力量对比将发生重大变化。次年,菲舍尔在斯德哥尔摩区际赛又一举夺冠。从此,只要菲舍尔、拉尔森或波尔蒂什出场与苏联棋手决一雌雄,孰胜孰败就再也难以预料了。究竟谁比谁强,是苏联队还是众列强?这个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将通过双方实战一见分晓。

  其时,国际棋联与苏联棋协已和双方大部分赛员达成了协议,·唯有菲舍尔是否参赛尚未明暸。自突尼斯区际赛中途退场后,菲舍尔已3年不复露面。尽管从其“密友”处也不时传出某些一鳞半爪的消息,谈到他的计划、行踪和感想,但其中的真实性却微乎其微。决战之日已日渐迫近,比赛组织者却仍在不断与菲舍尔交涉之中。菲舍尔寄出的第一封信中,向比赛组织者提出了众多苛刻要求,涉及到赛场灯光布置,禁止摄影记者和电视摄影机入场,场内不能有噪声,取消队长特权等等。对此,组织者无不一一俯允,但菲舍尔并不罢休,又以“很好,但是……”之类开场白提出新的条件。最后,菲舍尔发出了一份电报,声言要组织者同意支付他下飞机后雇用行李伕与出租车至下榻旅馆的所有费用,否则将不赴贝尔格莱德。真是小题大做、莫名其妙。其实,这笔钱微乎其微,还抵不上他自掏腰包拍电报的费用。当时南斯拉夫国际特级大师马塔诺维奇与在加利福尼亚某处的菲舍尔通了个电话,马氏说,“你很有希望在第一台战胜斯帕斯基。”菲舍尔反问:“你真的这么想吗?”于是,赛会组织者们认为菲舍尔确实有点回心转意了。

  菲舍尔行为古怪,大多数人认为他斤斤计较。倘按照普通人的行为准则,得出上述结论也是顺理成章的,但实际上却大谬不然,因为当菲舍尔于1972年获世界冠军后,如果他想要钱的话,完全可以财源茂盛、源源不断,然而他却不见利忘义。当时有家公司不惜重金聘其为一种剃须膏做电视广告时,菲舍尔却以自己从不使用此品为由拒绝了。这当然是后话,可就在本次比赛前夕,尽管菲舍尔提出的条件很多,但对每位棋手都有的700美元出场费,他并未多拿一文。

  所有人马都到了贝尔格莱德,包括菲舍尔。随即一个棘手的问题发生了。原计划安排菲舍尔坐镇第一台、拉尔森居第二台。而拉尔森执意不从,虽然费尽口舌,晓之以理,但毫无商量余地,他仍以罢赛为要挟。这时似乎已难有两全之策了。然而中午11时,即在用膳时,菲舍尔却主动提出:“就让拉尔森打头台吧!”于是,两人的出场位置互换,烟消云散,一切恢复正常,比赛可以顺利进行。

  “我的棋在拉尔森之上,但近几年中他参加了多次比赛,我却一次也没有。”菲舍尔对自己突然改变主意是这样解释的。但也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促使菲舍尔作出这种表面让步的真实动机是他害怕与斯帕斯基相遇,实际上这种高论有欠公正,菲舍尔虽说与斯帕斯基交锋的战绩不利,但两年之后就从斯氏手中夺走世界冠军称号。决斗之前,当事人往往会产生过多的焦虑,此时只要一粒火星就可燃起大火。第二天,离与彼得罗辛交锋只剩下一天时,菲舍尔又突然反悔。大赛组委会主席斯蒂文·马耶斯托洛维奇到饭店来找菲舍尔,见他躲在床上正对着天花板发愣。“你们这样做不公平,”菲舍尔嚷道:“利用我一时的软弱。我不赛第二台……”

  但菲舍尔毕竟还是上场了,当彼得罗辛被他连杀两局后,他对摄影记者、电视台采访组与要求签名的爱好者的诸多缠绕,其态度显然有了明显的缓和。

  两军决战结果,苏联明星队以20.5分比19.5分最微弱的优势获胜。菲舍尔则以2胜、2和的3比1的成绩击败彼得罗辛,头台选手斯帕斯基以1.5比1.5与拉尔森打平,但候补队员斯坦在第四轮顶替斯帕斯基上阵,却败于拉尔森。故拉尔森与菲舍尔一样,肩负重任,不辱使命。拉尔森胜斯帕斯基的一局棋还是该时期的最佳对局。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赛徐徐降下了帷幕。

  第一次国际象棋“世界大战”结束后,1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再组织一次这种规格的对抗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如愿。然而,1984年6月的最后一周,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在伦敦揭开战幕。经过历时6天的激烈而紧张的较量,苏联明星队以21比19的微小优势,再度击败世界明星队,取得了第二次胜利。

  苏联明星队的10名正式队员依次是,卡尔波夫、卡斯帕罗夫、波鲁加也夫斯基、斯梅斯洛夫、瓦加尼安、贝利亚夫斯基、塔尔、拉佐瓦耶夫、尤苏波夫、索科洛夫。2名候补队员是,图克马科夫、罗曼尼申。全队平均等级分为2594分。

  世界明星队的10名正式队员依次是:安德森、蒂亚、科尔奇诺依、柳波也维奇、里布利、谢拉文、农、许普纳、迈尔斯、托雷。2名候补队员是:拉尔森、齐德勒。全队平均等级分为2593分。

  与上届对抗赛不同,苏联队前2台俱是赢家,世界冠军卡尔波夫和他的后任卡斯帕罗夫分别以2.5比1.5战胜对手。而苏联队的头号功臣则是贝利亚夫斯基,他在4局棋中3胜、1和得了3分半。南通社评论说:“苏联队之所以最后能以2分之优获胜,是贝氏之功,可以不夸张地说,是他战胜了世界队。”苏队另两个得分手是前世界冠军塔尔和图克马科夫。

  世界明星队只有4个得分手,其中瑞士科尔奇诺依是原苏联棋手,另3位棋手是匈牙利里布利、菲律宾托雷和英国迈尔斯,24名棋手中曾是14年前“一次大战”的老战士共有5位,他们是:苏联队的波鲁加也夫斯基、斯梅斯洛夫、塔尔;世界队的科尔奇诺依(转换了代表的队)、拉尔森。而另外19位则是“新兵”。

  总的说来,苏联明星队的棋手们在这次对抗赛中表现了较好的竞技状,全队实力比较平均,而且能协同作战。而世界明星队是赛前临时拼凑起来的,事先没有经过必要的共同准备,在比赛时缺乏协同作战能力。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爱好和平的人们不希望再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然而国际象棋的“世界大战”却为人们津津乐,遗憾的是,棋界翘首以盼的棋盘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再也无法重演了,因为苏联已在1991年底解体了。

(责编:樊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