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白雪棋院官方网站!
白雪棋院
当前位置:主页 > 围棋 > 新闻动态 >
围棋大赛太多了? 围棋赛事需共生共荣文化氛围
时间:2016-04-09 13:33 作者:嘉琪 来源: 工人日报 点击:
或许日本棋战中的文化氛围是目前中国围棋所不具备的或许日本棋战中的文化氛围是目前中国围棋所不具备的

  用“三喜临门”来形容本周的中国围棋并不过分:先是中国棋手在第21届LG杯世界棋王赛中握有15人的优势(再加4名种子棋手);随后,由中国主办的第6届黄龙士·双登杯世界女子围棋擂台赛揭幕,中国队力争第4次登顶。更重磅的消息接踵而至,《工人日报》记者从中国棋院获悉,首届“新奥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将于今年5月正式亮相,这将是中国棋院主办的第4项世界围棋大赛,举办数量在世界围棋界独占鳌头。

  然而,面对不断增加的世界大赛和世界冠军,有关“大赛太多,水平下降”、“冠军含金量不够”等争论也在围棋界悄然展开。

  从“边缘”到“中心”

  在围棋世界大赛的发展初期,中国棋院一度处于“边缘”位置。从1988年富士通杯创办到1996年LG杯揭幕,围棋界的前5项世界大赛(富士通杯、应氏杯、东洋证券杯、三星杯和LG杯)均与中国棋院无缘。直到1998年春兰杯的创办,才填补了中国棋院主办围棋世界大赛的空白。

  春兰杯之后,日本和韩国分别在2002年和2009年创办丰田杯及BC卡杯,进一步扩大着围棋世界大赛的阵营。正当围棋界人士期待着世界大赛群雄逐鹿时,一场大赛停办风潮却不期而至。

  与富士通杯同创于1988年的东洋证券杯,成为首个停办的围棋世界大赛。1998年,该项比赛在决出第9届冠军后因为经营问题无奈停办。2009年,举办4届的丰田杯停办;2011年,举办24届的富士通杯停办;2012年,BC卡杯在举办4届后也宣布停办。

  随着中国棋手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棋院逐渐成为主办世界大赛的中心舞台。继春兰杯后,中国棋院在2012年和2013年相继创办百灵杯及Mlily梦百合杯。再加上即将揭幕的新奥杯,中国棋院在目前的7个围棋世界大赛中独占4席。再加上黄龙·双登杯和兵圣杯两项女子围棋世界大赛,中国围棋界逐渐扛起世界大赛的旗帜。

  “中国围棋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棋院前院长刘思明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项世界大赛的创办,标志着中国围棋朝走向世界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也是拥有深厚底蕴的中国围棋更具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大赛作用仍不容忽视

  多项围棋世界个人赛和团体赛的举办,给高水平棋手创造了更多竞争机会,扩大着围棋的影响力。但随着近年来世界冠军新面孔的不断出现,不少棋迷和媒体逐渐对世界大赛和世界冠军产生“审美疲劳”,发出世界冠军“含金量”是否下降的疑问。

  以中国围棋为例,1995年第6届东洋证券杯上为中国围棋首夺世界冠军的马晓春(同年他又获得第8届富士通杯冠军),引起巨大轰动。其后5年间,中国棋手一度与世界冠军无缘。2000年俞斌登顶第4届LG杯,同样引起广泛关注。近几年来,随着常昊、古力、孔杰、江维杰、时越、柯洁等棋手先后夺取世界冠军,棋迷和媒体对于世界大赛和冠军的关注度明显降低,很难再现当年马晓春和俞斌夺冠时万众瞩目的盛景。

  “近年来随着新生力量的崛起,中国棋手在世界大赛上逐步与韩国棋手平分秋色,甚至还有超越的态势。公众对于围棋世界冠军关注度的变化,也体现出中国围棋整体竞争力增强的大趋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在接受采访时认为。

  在不少围棋界人士看来,夺冠棋手过于分散,也是部分中国棋手所获世界冠军给人以“含金量”不足印象的最大原因。从2005年常昊夺得应氏杯到今年初柯洁加冕Mlily梦百合杯,中国围棋所获的27个世界冠军分属于14位棋手,其中绝大部分棋手都是“一冠游”。

  “缺少像古力那样能保持稳定发挥并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领军棋手,是中国新锐棋手亟待解决的问题。”刘思明认为,“柯洁在近来连续获得3个世界冠军,具备成为新一代领军人物的潜质,也引起了媒体和棋迷的广泛关注。”

  资深围棋记者罗京生认为,要成为一个围棋大国,应该具备3个条件:“拥有众多世界冠军级别的棋手;具有持续举办世界大赛的能力;经营着一批具有品牌意义的国内赛事以及与这些赛事共生共荣的文化氛围。三者缺一不可。中国围棋近年来取得巨大进步,仍需继续努力。”

  围棋大师吴清源对世界围棋的发展倾注了巨大热情,他曾在谈到世界大赛时认为:“围棋是没有国界的,世界大赛对于围棋的发展意义非凡。”从这个意义上看,世界大赛冠军正如围棋运动的金字塔尖,璀璨夺目,仍需新老棋手们苦心修炼,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