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079-0573
邮箱:zyl@baixueqiyuan.com
地址:嘉兴市中环北路塘汇路路口
新华社郑州7月8日电(记者桂娟 双瑞 李文哲)走进河南洛阳围棋博物馆,41大类3万余枚(件)藏品,勾勒出中国围棋的历史发展脉络。馆长王潼玲说:“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围棋,我心里高兴,有用不完的劲儿!”
67岁的王潼玲生产围棋已有30余载,她创立的“双元”品牌是中国围棋业的龙头之一。20世纪90年代,在与世界客商交往过程中,王潼玲发现围棋的起源还存在模糊和混乱的说法,为此萌生了给围棋溯本清源的想法。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中国民间收藏界,围棋收藏没有专业性的市场或圈子,收藏难度远远超过其他门类。“我非要把根掘掘,看看围棋到底是哪来的!”王潼玲说。
洛阳围棋博物馆内收藏的唐三彩围棋罐。新华社记者李安 摄
王潼玲一边查阅史料,请教专家,一边天南海北收集与围棋相关的藏品。几年下来,王潼玲收藏围棋的故事在业内广为流传,时而也会有藏家把自己的藏品送上门来。
2014年,王潼玲一手操办的洛阳围棋博物馆开馆。这是中国首家民办围棋博物馆。丰富的藏品和社教活动,使这里逐渐成为传播围棋文化、培养围棋爱好者的基地。
早期的石头围棋子直径不足2厘米,抛面由手工磨制,棋子浑圆醇厚;唐代围棋材质丰富,有琉璃、玛瑙、贝壳、玉石等等,伴随出现的还有唐三彩陶瓷围棋罐、围棋铜镜;宋代围棋文化更加兴盛,古人会在棋子上镌刻雀鸟、水草、珊瑚、花朵等纹饰,十分精美。
“一副或几副棋子的价值很难显现出来。我收藏了自东汉到明清时期的各种围棋及与围棋有关的藏品。这些藏品按照时间顺序摆放,并带有整理出来的围棋相关历史介绍,就很有意义了。”王潼玲说。
洛阳围棋博物馆内收藏的对弈画像砖。新华社记者李安 摄
不仅厘清了围棋从古至今的演变轨迹,王潼玲还认识到这种饱含中国智慧的创造,是如何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的。
“围棋凝聚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能够塑人、育人。早在上个世纪,‘围棋外交’、中日围棋擂台赛便谱写了打破中日关系僵局的棋坛佳话。”王潼玲说。
博物馆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制作的奕画。新华社记者李文哲 摄
在王潼玲的感化下,她的女儿董艳丽也从国外回来,一起打理博物馆。“我们开发了研学游项目,不仅要给围棋溯本清源,还要让更多的中国人,特别是孩子们,了解、热爱围棋。”董艳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