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白雪棋院官方网站!
白雪棋院
当前位置:主页 > 国际象棋 > 新闻动态 >
不畏惧于悬崖搏斗 黑白世界的冲浪手拉尔森
时间:2020-07-16 08:21 作者:陈中站 来源:新浪体育 点击:

  原文来自:中国国际象棋协会

  1993年6月5日至22日,也即奥地利国家舞蹈节之后,在音乐之都维也纳举办了命名为华尔兹的国际象棋邀请赛。这是第二届超级女星对棋坛元老的双轮12场对抗赛(采用舍文宁根制)。女星队的6名棋手是世界冠军谢军、前世界冠军奇布尔达尼泽、名闻遐迩的波尔加三姐妹中的苏珊(大姐)、索菲亚(老二)等。元老队的6名战将包括前世界冠军斯梅斯洛夫、前国际棋联主席奥拉夫松、一代名将盖列尔、伊夫科夫等。出任女队队长的是男子超级棋手波鲁加也夫斯基(2年前于阿鲁巴举办的第一届对抗赛中,他坐镇元老队主将之位)。担当元老队队长并兼一号台主力的是拉尔森。这个拉尔森之所以能当此荣衔,自然是大有来头的。

  拉尔森(左一)

  但尼·班特·拉尔森,1935年4月出生。1951年他代表丹麦参加世界青年冠军赛,名列第四。1954年,拉尔森首次获得丹麦冠军;同年他作为丹麦一号台选手参加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成绩斐然,获国际大师资格。此后至今40多年来,他一直控制着丹麦棋坛。

  1956年莫斯科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闭幕式上,年方21岁的拉尔森,站在领奖台上,接过了第一台的最佳棋手金牌(他18局棋的战绩是胜11、负1、和6,得分率高达77.8%,使苏联棋界和国际棋坛为之惊愕),并被授予国际特级大师称号。从此他便插翅凌云,成了世界棋坛上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

  莫斯科奥赛之后,拉尔森又在马德普拉塔和贝沃维依克两个国际大赛中连战告捷,这是他未来辉煌成就的前奏。1964年,拉尔森在阿姆斯特丹区际赛上勇夺第一名,这一突出的战绩使他跻身于屈指可数的世界冠军宝座的有望争夺者之列。1967年和1976年他又两次获得区际赛第一名。可以说,在1956至1976年的20年间,除了菲舍尔之外,西方最强的棋手就数拉尔森了。

  弈棋者都知道一先之利的重要性,当高手相逢,执白先行者只想求和时,执黑后走者就很难拒绝接受这一“橄榄枝”,而不得不同意签订和约。这或许就是“特级大师式的和棋”泛滥的重要原因。敢于违反这一“定律”(即后走者唯有当先行者力战求胜时才有机会反击争胜),而真正能做到无视黑白先后并取得成功者可谓凤毛麟角,近数十年来也只有菲舍尔、拉尔森、科尔奇诺依、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这几个人而已。

  1960年,拉尔森(右)在阿内洛的联赛上对弈

  有人问拉尔森:“你是否害怕悬崖搏斗?”他毫不含糊地说:“要是怕,我就不会去下国际象棋了。”当拉尔森已取得非常成就时,处于妒忌或视野狭窄的人们刻薄地把他称作“世界第一业余高手。”众车竞驶,无人肯让一辆车从路旁挤入中央。拉尔森初出茅庐,就瞄准了世界冠军宝座。有人说他是在玩弄区区扑克小技,昙花一现,转瞬即逝。但他不落俗套,始终高瞻远瞩,目标明确。他之所以能积极寻求取胜之道而不是躲避危险、以求苛全,原因正在于此。他锲而不舍地探索,并发现了其中最令人心往神驰的奇妙境界。他那无须激励就喷涌而出的乐观主义精神,似乎也是一种击溃对手的有效力量。

  拉尔森棋艺的黄金岁月是在1967至1970年之间,其时他连续取得5次重大循环赛的胜利。1970年他又亲自挂帅率领世界明星队与苏联明星队对抗,正是对他以前赫赫战绩的肯定。但盛极而衰,滑铁卢的魔影正向他逼近。取得1970年帕耳马的马尔洛卡举办的区际赛出线资格后,拉尔森在候选人准决赛中以4胜、2负(无和局)击败德国名将乌尔曼后,在半决赛中与菲舍尔相遇。这一次也是没有和棋,拉尔森竟以0比6败北,棋界震惊之余,分析了他的惨败原因:

  一是菲舍尔处于鼎盛期,一中高元,阳气方盛,挟候选人准决赛以6比0胜苏联名将泰曼诺之余威,锐不可挡。

  二是拉尔森擅长循环赛却拙于对抗赛。虽说他是对抗赛中第一个击败苏联国际特级大师的非苏籍棋手(1966年对盖列尔,以3胜、2负、4和取胜),但与他取得10余次循环赛桂冠的成绩相比,对抗赛却并不出色,他进入过4次候选人赛,只有2次通过准决赛进入半决赛。

  三是拉尔森与菲舍尔为争1970年世界明星队头台曾发生过冲突,而以前两人交手是拉尔森占优的。因此,综合上述因素,双方情绪激昂,剑拔弩张。拉尔森先是过于乐观,初战失利后又急于翻本,盘盘拼搏,不愿和棋,遂出现棋坛从未爆过的一个大冷门。

  遭雷击者难以恢复,通常会从此一蹶不振。但是拉尔森并未沮丧不起,而又勇敢地朝前走了。1972年,他在两个国际大赛中获第一名,1976年获区际赛第一名,虽于候选人准决赛中负于匈牙利波尔蒂什,但此后又在留勃耳耶纳国际大赛中夺魁。

  有人说:“国际象棋是人与人自身进行搏斗。”从拉尔森对国际象棋的高度职业感中可以看到:在西方国家,一个棋手为摘取王冕全靠个人奋斗,将付出何等代价。一旦选择了一条自己要走的路,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从不怨天尤人,也不左顾右盼。谚云:“勤奋根植于忧患”,拉尔森的实践可作为这句名言的最好注解。在比赛的间歇之际,他从不消闲打坐,而总是打棋谱,秣马厉兵,以图再战,或者为各家杂志撰写棋艺论文和对局评论。

  1992年11月,拉尔森作为苏珊·波尔加的助手,来上海参加女子候选人赛。在接受我国棋界人士采访时,他说:“我热爱棋艺,我不能舍弃对棋艺高峰的追求,尽管如今年龄已大,有时力不从心了。但是我还要上场搏斗,我仍然要认真下每一局棋,我不会停止向高峰的冲刺。(激奋地)我喜欢激战,喜欢见到惊涛骇浪,而不喜欢那种波澜不起,风平浪静的对局,那太没有意趣了。格斗,就应该决出高低胜负!”

  这位黑白世界的冲浪手笔直地站起身来,满头银发,含笑的眼神洋溢着坚毅和自信。他已年近花甲了,但宝刀未老,壮志不已,岁月丝毫不曾改变早年人们对他的评价:“他的棋风富有创造性,着法泼辣,咄咄逼人,经常与对手殊死一搏,要么高奏凯歌、要么饮恨折戟,很少与对手不战而和(其同时代棋手却多好此道)。”

  拉尔森继续活跃在棋坛上,1993年初,他以2.5比1.5击败了目前最先进的电脑棋手“深思”,捍卫了人类棋手的尊严。他担任高级棋手的教练、写书和棋评,并继续参加有一些有意义的比赛。